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天地  / 班级管理  / 正文
忆上海发展 悟城市精神——2012学年第二学期2014届3班主题班会
  

一、活动背景

    围绕黄浦区小公民道德建设三年活动计划,结合我校德育工作重点和班级特色,在2013年,也就是上海开埠170周年之际,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上海的主题教育活动。上海开埠,指的是184311月,上海按照《中英南京条约》的条款,正式对外开放的历史事件。上海开埠,标志着上海进入了近代时期,同时也促进了上海的城市发展。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上海由海边的县城一跃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而上海的城市性格也在历史沧桑与文明激荡中,淬炼升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城市精神。

二、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使学生学习、了解上海的历史,回忆上海开埠以来的发展之路,更好地认识

             自己生活的城市。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上海——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热爱之情,发现身边的美丽,感悟

             上海开埠至今翻天覆地的变化。

3、行为目标:继承、发扬、光大上海城市精神,将口号化为行动,脚踏实地地为上海的发

             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活动准备

    从寒假开始,我班就安排了多次集体参展活动,足迹遍布上海城市规划馆、外滩历史纪念馆、上海市档案馆等地,而在最近的3月,我班积极参与学校主题为“美丽上海”的主题教育活动,对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地进行了参观。在这些参观的基础上,简单地了解了上海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规划,对上海开埠以来的发展做了大致的了解。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主要程序:

1、班会前期的主题教育活动回眸,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2、简单了解开埠前的上海

3、上海开埠概况及上海开埠初期的变化

4、城市精神与城市

5、具体了解上海的城市精神,积极展开讨论

【讨论的核心问题:在上海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了怎样的城市精神?如何体现?如何理解?对于上海城市精神的继承、发扬、光大,你的看法?(口号→行动)】

6、班主任总结,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二)具体进程:

主持人:同学们,从今年寒假开始,我班就举行了多次与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有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对上海城市规划馆、外滩历史纪念馆、上海市档案馆等地进行了参观,而在最近的3月,我们年级还举行了主题为“美丽上海”的主题教育活动,对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地进行了参观。可以说,我们的足迹遍布整个上海,而在今天,我们就将在这一些列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之上,一起来回眸上海的历史发展过程,感悟在这样的进程中彰显的上海城市精神。现在,我宣布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二(3)班“忆上海发展 悟城市精神”纪念上海开埠170周年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主持人:我们首先来一起了解一下开埠前的上海。我以前一直有这样的一个想法,从前的上海只是东海边的一个小渔村。那么,这个说法究竟对吗?

学生:对啊,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主持人:好的,那么我们这样想,如果上海开埠前真的是一个小渔村的话,那为何英国要选择上海作为其通商口岸哪?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追溯一下上海的历史。谁能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上海前的历史哪?

学生:上海早在近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就有了文明的雏形,经过元明时代的设县与建城,初步具备了城市的框架,并非大家脑中所想的“小渔村”。到了清朝中期,上海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埠际贸易,发展成为了“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主持人:不错,上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埠际贸易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一份英属东印度公司的侦察报告中称: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中国中部的大门。当时上海的国内贸易已经超过了广州,如果和这个地方自由进行贸易,得到的利益将无法估计。而随后的历史,大家是耳熟能详了。哪位同学站起来和大家简单地说上一说。

学生:随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按条约规定,五口通商,上海位列其一。

主持人:没错,按《南京条约》规定,上海于18431117,正式开埠,距今170周年。

    开埠后,无数的外国人士涌入上海,上海一度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而外国人士的兴趣爱好也在上海迅速蔓延,最典型的便是跑马,而如今的人民公园正是昔日的跑马场。

    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使开埠后的上海形成了“国中之国”——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租界。租界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也在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了世界。中西文化在上海,尤其在租界不断地碰撞、交融,使得外国文化在上海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外滩建筑博览群便是其中的典范。英、德的新教传统色彩,法、意等拉丁文化为代表的天主教传统风格,美、俄等国各自特色的城市建筑和城市文化都在上海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样非同寻常的历史也铸就了属于上海的城市精神。上海自1843年开辟为通商口岸,到今年整整170年。经历了晚清、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历史阶段,上海由一个普通的沿海县城发展为国际著名大都市。

    走过170年,上海的城市性格在历史沧桑与文明激荡中,淬炼升华。

    因此,我们说,一个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市民素质等因素都在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

    下面,我想对同学们进行一个测试,我想请大家看着大屏幕上出现的城市精神,指出它所对应的城市,感受一下城市精神对于一座城市的作用。

【附】学生积极配合主持人完成,主持人进行适当的提示:

·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北京

·重山重水  重情重义——重庆

·开拓创新  诚信守法  务实高效  团结奉献——深圳

·大气成景  厚德立镇——景德镇

·春融万物  和谐发展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昆明

·承两汉雄风,集南北大成;展英雄气概,铸(?)辉煌——?:徐州

·融汇九川  敢为人先  勇创实干  追求卓越:九江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小测试,我们不难发现打造城市精神应该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植根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

    那么,想必大家对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上海不但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深刻的认识。我想请大家按小组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眼中的上海有怎样的城市精神?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并简要地叙述理由。

小组一:有容乃大

小组二:厚积薄发

小组三:开拓创新

小组四:摩登

小组五:求同存异

小组六:精明

主持人:在上海市200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确定将上海的城市精神确定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而我认为,海纳百川便是上海最鲜明的城市精神。林则徐曾经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同学刚才也提到了“有容乃大”,这八个字非常好理解,也就是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一样的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的大气。那么,上海的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是如何体现的哪?

学生:其实,我觉得“海纳百川”是上海城市精神中最好理解的了。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自开埠以来,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新上海人”,不仅参与构筑了日趋繁荣的上海城市,随之也带来了东西南北的地域文化。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轰开了清王朝闭关自守的园门,给上海带来了血和泪的屈辱,另一方面,客观上也给上海带来了新科技、新理念。全国各地的地域文化,西方外来文化跟土生土长的本地文化,互相碰撞和融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核心品格,就是“海纳百川”。改革开放又赋予了海派文化新的内涵,新海派文化的核心,就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放的上海,在引领长三角,幅射全国,走向世界中定位,弘扬新海派文化,上海不仅要在物质生产方面,而且要从精神文化生产方面造就更多的国内国际品牌,展示彰显“上海制造”“上海产品”“阿拉上海人”的实力、活力和独特的魅力。

主持人:而海纳百川之后,为了各方面的发展更上层楼,就必须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开拓创新,刚才大家也都有提到。这个很好理解,从开埠后到20世纪2030年代,一百余年间,上海发展成为集航运、外贸、金融、工商业、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多功能经济中心和集教育、出版、电影、广播、娱乐等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并跻身国际性大都市的行列,成为仅次于伦敦、纽约、东京、柏林的世界第五大城市,有所谓“东方的巴黎”之称。这不正是上海追去卓越的最佳体现吗?而APEC会议、世博会等国际盛事的召开、举行更是将上海的国际影响力推上了顶峰。另外,在上海还有许多世界之最,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

【附】学生积极配合主持人完成:

·上海是世界摩天大楼榜席位最多的城市

·上海在建世界面积最大、覆盖最广的跨江临水展厅:外滩世博园

·上海有世界最大、主跨最大、最长、螺旋最大的钢拱桥:卢浦大桥

·上海有世界最长、最宽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

·上海有世界最大的陆运枢纽:上海南站

·上海有世界上速度最高的运输工具:磁悬浮列车

·上海有世界最大的深水港:洋山深水港

·上海有亚洲最大、跨度最长的双向双层越江隧道

主持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这些都是上海追求卓越的结果。

    而城市精神需要不断的升华,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成为了上海党代会上的一大流行词。“与时俱进地培育城市精神,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中提出的十六字上海城市精神,引起了党代表们的热议。

    作为移民城市,上海的人才流入可谓海纳百川,这也是上海追求卓越的能力和底气所在。但面对更高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城市精神进一步多元化显得十分的迫切和紧要。突破的重点在哪儿?正如有些代表建议的,一些上海人经常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精明和傲气,这种传统是要好好改一改了!我经常听到别人这样的评价,你不像上海人。虽然,上海的经济发展如此迅速,可上海人给人的印象总是小气、精明,用上海话来说,就是“门槛太精”。因此,在上海不断发展的同时,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基础上,强调“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同学们对此有何想法哪?你觉得“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应该如何体现哪?

    学生讨论作答

主持人:现在,上海十六字的城市精神就呈现在我们大家面前,但若不积极践行,那终究还是纸上谈兵,空口无凭,那么如何将这些口号似的城市精神化虚为实,真正地落实到我们新时代上海青年的身上哪?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想必同学们也颇有感触,谁来谈谈哪?

    学生讨论作答

主持人:好了,我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对上海的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而对上海的城市精神也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下面有请请班主任叶老师对此次班会做个小结。

班主任:这次班会紧密围绕上海的发展之路与城市精神展开,从发展中看精神。通过本次班会,大家清醒地认识到在城市文明的进程中,城市精神展现的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生机。城市精神不是几个标志性建筑就能代表的。如同人类,如果只有骨架,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即使拥有再健壮的肌肉,也会被轻易击败。城市精神也不是曾经的文化辉煌,因为时代在发展,城市精神也要在继承中发展。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市民文明程度、价值取向等的综合体,集中展现一座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精神面貌。而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开明睿智 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为我们扬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
   
因此,对上海城市精神的继承、发扬、光大正是新时代的上海青年的任务,上海城市精神应该牢牢地刻在心中,在学习中要海纳百川,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上追求卓越,争取不断的进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生活中,开明睿智,乐于接受新思想,加以判断,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在为人处事中,大气谦和,不斤斤计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城市精神绝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同学们更应该从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以之为目标,锻炼、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气质、品质,彰显新时代上海青年的风貌,彰显上海精神。同学们,上海的未来需要你们建设,上海的精神需要你们体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