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我们工作室公开展两次活动。
5月11日,工作室主持人叶佩玉老师组织了一次题为“从课改的发展谈我们的任务”的线上研讨活动,工作室全体成员都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叶老师从此次新课标修订的两个主要成果——明确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和凝炼了学科核心素养着手,结合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对我们工作室成员今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主动学习者,而非功利分数的追求者;所有教学环节要注意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基于真实问题的大单元设计等要求。这些要求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中学会学习。
最后,叶老师还要求我们仔细研读新课标和相关文献,做好读书笔记和心得。
5月27日,我工作室成员周全老师,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课题,尝试探索如何借助混合式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高阶学习能力。此次活动由黄浦区化学教研员刘发初老师主持,特邀上海师范大学吴俊明教授,上海市化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奉贤区化学教研员徐雪峰老师,上海市化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娄华老师作为专家进行点评。参与此次活动的,还有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徐雪峰团队的部分老师,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娄华团队的部分成员,我区部分学校的骨干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周全老师基于学情,以“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优化”为主题,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在课前开展为期三周的“中长周期”学习。借助新技术与新学习模式,兼顾不同“学力”学生的发展,调动了学生拓展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
刘发初老师主持研讨活动,周全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教学设计思路,各位专家分别对课进行了点评,对本节课先进的学习理念,全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进行了肯定。一致认为本课的设计“大格局、大视野”,基于教材但又不受限于教材,在新技术的应用中,始终凸显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吴俊明教授高度评价本课能带着学生用科学家的思维进行研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与思维,有效落实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此次研修活动为两区多校化学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展现了“混合式”学习的模式与魅力,为“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供的新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