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格致教育集团  / 正文
教师设境,学生悟情——记格致教育集团(第二期)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五次活动
  

20211020日下午,格致教育集团语文名师工作室在北京东路小学天津路校区研讨王文岚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一课。

王文岚老师从“怂恿”一词的理解入手,先检测学生对词义的掌握,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以及课前补充的背景资料体会这一词语背后的情感。接着王老师又进一步追问学生“为何在清楚家境的情况下,作者依然要向母亲要钱”,顺势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第二个词语“失魂落魄”的含义。在师生互动中逐步明确作者“家境贫穷”的现实和“想要一本书”的渴望,并帮助学生感受因此而产生的矛盾心理。接下去王文岚老师围绕“母亲是最亲密的人,为什么‘我’进入狭小的厂房却找不到她”这一核心问题将学生的关注点转向母亲工作的场景。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 “阴暗”“热”“压抑”等词,初步感受母亲工作环境的拥挤和逼仄。接着王老师播放了一台缝纫机工作时发出的声响来激起学生对“震耳欲聋”一词的感性认识,又让学生在课文的其他部分寻找、圈画作者描写“噪音”的句子来加深理解,最后用“如果你是站在厂房里的梁晓声,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地方”时的所见所感所想。

整堂课教学重点明了,教师以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为把手,步步推进,落实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理解文本的情境,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形成有效互动,听课老师都颇受启发。

课后,工作组导师和学员与王文岚老师就这堂课进行讨论。贺春秋老师指出这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在于当代学生与梁晓声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王老师通过课前补充资料来让学生了解梁晓声的家庭状况,加上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母亲一个月收入是二十七元,那么一元多钱的书就相当于母亲两天的工资,这些地方就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弥补时代隔阂造成的“不理解”。陈芸老师从贯通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及落实的角度谈这节课,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阅读联系上下文等都是在巩固学生曾经学习过的方法;而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不时要求学生圈画、批注,则是促使他们与文本对话。

工作室导师、曹杨二中语文特级教师王伟娟以“情”为切入点进行点评,王文岚老师的课首先是教师“铺情”引导学生“入情”,接着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情,整堂课则是以师生共同“悟情”贯穿。导师指出这堂课开始于最常规的“正音正字”环节,而王老师并不止于正音释义,而是将“怂恿”一词置于文章脉络中理解,只有结合上文作者“家庭的贫困”,学生才能读出这个词语中蕴含着的矛盾与渴望交织的复杂心理,这既体现教师处理文本时逻辑的清晰,又可顺势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主题,触摸“母亲”对孩子的“深情”。导师还肯定了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但同时也特别指出,作为教师更需要适时指导和纠正学生在朗读时表情达意上的偏差,应该根据文本来控制语音语调,而非一味追求抑扬顿挫。

此外,张帆老师则由《慈母情深》想到《合欢树》,两篇文章都是既有儿童视角,也有成人视角,因此一些词语就尤其值得玩味。任慧鹏老师指出这堂课正是由于王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才使得学生自然“入情”。安婷老师谈了这堂课中的朗读指导带给她的启示。高翀骅老师注意到课堂上学生在“细节”之处的误读,以及提出关于有效预习的问题。导师又在此补充为了避免学生盲目搜集资料的情况,可以在之前先想一想“为了理解文本,需要的最基本的资料是什么”,建立起资料与文本之间的关联。

大家的讨论的过程中,王文岚老师也提出自己的困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学员们在此次听课评课活动中互相学习交流,切磋琢磨,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