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老教师访谈
生物学科历来是大家眼中的“小学科”,但格致中学一代又一代的生物老师们,用自己的拼搏和汗水,在格致走出一条辉煌灿烂的生物之路。为了探访这条格致生物来时的路,2019年5月25日下午,格致生物组的青年教师们在刘骏副校长和鲍晓云组长的带领下,拜访了格致生物组的3位退休教师——吴佩娣老师、张之平老师和张小薇老师。退休教师们用2个多小时的时间,详实细致地向青年教师们讲述了他们当年是如何开展各种具有引领作用的、富有特色的生物学教学活动的,使得这些问题得到了解答,为青年教师们指明了未来的路。
鲍晓云老师首先向各位青年教师们隆重介绍了几位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青年教师们也紧接着依次向各位退休教师们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目前的工作情况。在刘骏老师的提议下,各位退休教师向青年教师们详细介绍了格致生物组的历史,并且结合自身的经历,为青年教师们的教学专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教学要抓紧,实践出真知
吴佩娣老师回忆起教学工作,首先提到的就是教师自身一定要肯吃苦、肯努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格致生物教师人数很少,生物学科的考试地位远不及现在,学生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作为格致生物教研组长,吴佩娣老师和张小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很早就开设了生物兴趣小组。在没有任何资金支持的情况下,2位指导老师自掏腰包,每个月2次带着学生们利用周末单休的时间,前往松江佘山、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等各种户外场所进行动物、植物观察、采样,足迹踏遍了上海各个郊县。回到学校再利用工作间隙,自己学习并带领学生制作各种标本。当年的交通远不及如今便利,去一趟佘山要倒好几趟车,单程就要2个多小时,为了兼顾家庭,指导教师们还常常需要带着自己年幼的孩子一道前往,然而这些切身经历的实践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参与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总是居高不下,对日常的生物课堂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吴老师感慨现在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非常完善,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学习,特别是师徒带教机制,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和引领作用。而她们年轻时,是没有带教老师的,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实践方面,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能力的提高,都是靠自己一点一点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格致中学的学生都非常优秀,因此要求老师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必须要不断学习进步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而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能够获得学生们由衷地高度评价,对教师而言也会感到十分欣慰。
而在谈到要如何上好课时,吴老师也提到课堂纪律是首要的。学生不安静下来,吴老师不进门上课,几次下来学生们便懂得吴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是很严格的,因此即使在考试要求不高的年代,学生们都能够认真地学好生物,并且爱学生物。也正是吴老师踏实、认真、严格的教学风格,使得她一直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直到退休。
创新助发展,团结出成绩
1996年到2000年张之平老师在格致教科研室工作,并同时承担了初中和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课堂教学,在经历了多所不同单位后,当回忆起这四年的工作生活,张老师也充满了感慨。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格致中学身处黄浦区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每个教师的特色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格致生物组也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大家庭,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做出更大的成绩。
张老师回忆起当年格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设研究性课程的学习,为了促成这门持续5周的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展和实施,生物组内的老师们群策群力进行课程设计——教研组长吴老师统筹整体方案的实施,实验员张小薇老师从一本厚厚的实验手册中精选出了一批具有可行性的实验内容同时挑起实验材料准备的重担,张之平老师则根据相关材料编写教材。相关老师们一起,每天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里,于是当年的那批学生们,在教学资源非常有限的年代,就已经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血细胞渗透作用观察、血型检测、血压检测等十几个拓展型的生物学实验,课后他们还会指导学生进行非常详尽的实验报告的书写。课程实施的过程让学生系统经历了“问题提出-设计解决方案-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的学习过程,研究性课程的这种教学方式在当年还是非常罕见的,与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完全契合,直到今天看来也是极具先进性的。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们能生动地提出更多的问题,促进教师的思考,教师们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互动,在这样的实践锻炼活动中也增强了科研能力、积累了科研素材,随后也都有相应文章的发表。
结合他们当年的做法和现在教育改革的要求,张老师也提出青年教师培养人才的意识要超前些,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做好教育。同时也寄语年轻人在工作中要向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学习,有所追求,要自己敦促自己不断进步。
说到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张老师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平时要勤于参加教研活动,要注重听课学习,注重相互交流。而且建议组内青年教师们互相推门听课,要认真而诚恳地进行评课,而且要注重进行教后反思。同时听课时要着重比较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学会借鉴别人好的做法,取长补短,形成开阔的教学思路。
张老师提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一样,需要注重平时积累。作为格致中学的青年教师,一定要好好珍惜我校这么优秀的学生资源,教师与学生互相促进,学生聪明、教师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工作中,教师辛勤付出的同时教学水平一定会有相应提高,要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
“配角”也闪光,付出有回报
张小薇老师是我校生物组的退休实验教师,1984年从一线教学岗位转至实验教师起,到2007年退休,在生物实验教师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了二十多年。回忆起八九十年代我校的生物兴趣小组、研究性课程、竞赛辅导等工作的开展,张老师全都亲身参与其中,也正是她的倾力配合与支持,才使得我校生物学科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张老师绝不是生物教学的辅助人员,而是重要的教学改革实践者和先行者。
在网络尚未普及的年代,课本上的文字材料没有配套的图片或标本怎么办?那就周末带领学生去户外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亲眼观察。野外考察是非常辛苦的,更何况采集和观察标本需要使用到种类繁多的工具,大到显微镜、小到标本盒,每次都是张老师在出发前细致地一一准备好。回到学校后,再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制作,再进一步传授给学生。常规教学、生物学各类竞赛有多少不同的实验要求?张老师也能如数家珍。实验型的研究性课程如何开展?哪些实验是利用我校实验室设备可以实施的?实验材料如何获取?这些问题都是张小薇老师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也在她的思考和探索中逐一解决。为了买到新鲜的实验材料观察渗透作用,常常需要很早就前往菜市场购买鸭血;因为做实验,工作到晚上9点也是常事……
说到这些往事时,吴佩娣老师和张之平老师都对张小薇老师的辛苦付出赞不绝口,然而她只是淡然地笑一笑,表示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大事,都是自己理所应当的。然而我们发现,当年热爱生物学科的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科教师非常亲切,对张小薇老师更是无比敬重和感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对老师真诚的感恩和致谢,应该是一位教师能获得的最大赞赏了吧!
2个多小时的恳谈活动在生物组退休教师张小薇老师的家中举行,在这个花鸟鱼犬各居一隅、诗书画印环绕的优美环境中,生物组的新老教师们仿佛忘记了时间,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大家都非常感恩学校组织安排的访谈活动,并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有机会向老教师们当面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