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反思、合作,聚焦课堂要质量
化学组格言:变化中求发展
我校化学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和研究型的工作团队,教学竞赛双丰收,在上海市内有很高的知名度,被市教委评选为先进教研组,曾先后两次受到中国化学会的表彰。全组高级教师的比例高达83.3%,居全校之首。半数以上的教师先后参加过市、区两级名师工作室的学习,还有一名教师参加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近年来,全组坚持不懈地把主要精力放在“聚焦课堂,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
1.以研究“反思性教学”为的主题,“同课异构”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化学教学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主要途径。认真学习现代化学教学理论,探索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生动高效地上好每一堂课,是化学组全体教师的共同目标。为此我们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主题研究:
以备课组为单位,大家同上一个教学内容,独立备课,采取“听课—评课—反思”的形式,探讨交流,共同提高。其次,与同行交流切磋,请外地的优秀教师“同课异构”,名家点评,拓宽视野。
教研组邀请了武汉市两位学科带头人和我校
深入研究化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不仅探索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更主要的是将理论转化为教改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在做中学,在行动中研究,真正做到“以研促教”。
2.在各类研究课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坚持不懈的教学实践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研究的实效性,教研活动对课程设置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内容深入探究,立足本学科特点,老师们以化学实验为依托进行了系列的教改探索,将研究的重点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侧重探究化学原理类;另一类侧重探究化工生产类。如:
化学组在市、区开设的教学研讨课不仅引领学科教学,而且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每到组内老师开研讨课的时候,总有很多外区的老师慕名而来,今年还有知名专家闻讯主动要求亲临现场。市内教育改革知名专家和同行参与我们的教学实践,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开设的每一节课研究课都是集思广益、集体智慧的结果,组内教师在研究、指导、交流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达到了教研活动的宗旨。
前瞻的理念,深入的实践,启发了很多同行。互动交流不仅频繁停留在市内校际间(如:与上海中学、卢湾高级中学等校的化学组进行教学研讨),还有远在深圳、新疆、四川等地的老师们纷纷前来考察、学习,并且亲历教学实践,其中深圳宝安中学的
“送课上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合作进步,这是我校化学组的行动原则。我校化学组曹宙峰、戴路茜等老教师曾先后远赴新疆等地开设讲座,分享成果。组内的骨干教师经常在市、区的教研活动中做专题交流、带教金陵、储能、格致初级中学的老师,扩大了示范性高中的辐射作用,也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2008年10月,我校化学组还配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访问学者Prof. David Evans在我校成功开设了题为《魅力化学—— Favorite Fascinating Chemical Reactions》的科学报告。由于仔细研究涉及到的各个环节,通过简单、有趣和富有震撼性的化学实验让听众到领略化学科学的魅力。David 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英国式的幽默,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3.重实验教学、重潜能开发、重课业评价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学校对化学实验室进行了的改造,方案的设计不仅继承了学校实验的传统,还力求有所改进和创新。改造方案贯彻绿色主题,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既适合全体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又适应智优生的提高型学习,从而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目前,在上海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在这么好的实验环境下,教师更多地利用实验进行教学,还开设了“生活中的化学”、“环境监测”等拓展型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化学实验室的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塞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是校长的信念,尤其是对学科的资优学生,更要充分发掘其潜能。化学组十分重视培养化学特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将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成“三个阶梯渐进的教学模式”,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初步成为“独立的研究者”,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有疑可问、有疑可探的习惯和能力,到帮助他们提升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立志投身科学研究的“志趣”,喜爱创新的“情趣”,能以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或课题进行“自己学”,达到独立学习的层面。在老师们悉心指导和热情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化学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荣膺了一系列荣誉。
评价也是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除了关注课堂教学实践之外,还在学生学业评价的关键环节——考试上做了一些研究,开展了以“如何科学命题”为主旨的研讨活动,这也是关乎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问题。以高三年级期中试题为例,全组共同研究,全程跟踪。程序如下:请命题老师谈命题思想、试题呈现、集体讨论、专家点评、修改预测、测试、反思。不仅命题教师有很大提高,大家都受益匪浅。此外,高一备课组还对如何使课外作业更有效作了探讨,即共性作业关注学历,个性作业激发内力。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总之,我校化学组在研究、反思、合作中,正脚踏实地向着更高层楼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