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纵横  / 教研组建设  / 正文
生物教研组特色
  

生物:实验探究,注重能力培养

组室格言:春风甘雨育万物  格致基因出通才

我校的生物组虽然平均年龄较轻,但全组学历层次高,各位老师合力同心,坚持探索、研究和创新,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不仅平时和高考成绩均出色,且学科竞赛始终走在上海市的最前列。这是生物课堂教学不断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生物课堂教学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的教育,不仅使学生获得生命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对生命科学信息的认识与理解、表达与交流、实践与决策、预测与判断、探究与创新方面得以充分提高。

1.注重生命科学素养的培养

课堂学习中我们非常注重生命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课程设计思路上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生命科学知识解决自身实际问题及生活相关问题的能力;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主动独立的学习态度与吃苦耐劳的人格品质;更注重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习新兴趣,为未来培养生物拔尖人才奠定基础。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尽可能的“经历”、“体验”,发展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能力,并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能进行生命科学的探究活动,学会自主探究,初步锻炼自己科研能力。

2.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校生物组在教学中要强化科学探究,提倡探究型、研究型学习模式,要求学生积极投入、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主动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调查、探究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使探究型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本,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型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例如在介绍细菌与病毒相关知识时,学生会对爱滋病病毒和炭疽杆菌产生质疑,这时我们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如病毒和细菌的种类、形状、结构、来源、感染渠道、传播速度、防治方法等。对于那些想进一步展开研究的同学,再引导他们在遗传、繁殖、代谢等机理方面进一步深入。

课堂中穿插研究性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参与”、“体验”、“感悟”。使之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逻辑、多学科间穿插的理论来探究生命科学的本质。借助于科学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其合作学习、集体决策、共同探究的团队精神。在这一系列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和多方面的才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升华,体验成功后的欢乐和喜悦。再以研究性学习作为基础,采用开放式、滚动式管理模式开发校本课程,是更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探索。

3.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校生物组着重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人格品质。

教学中充分利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生命科学最新的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的。在讲解遗传和变异时,可介绍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引导同学们认真总结孟德尔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成功的经验,并向大家及时指出生物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其他诸如生物芯片、苏州河治理、生物的入侵和防治、垃圾分类、温室效应、城市生态环境与根治都可以在相关章节插入并引申,这些内容的引入,足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均是在逆境中产生的。科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奉献甚至冒险基础之上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在水稻扬花的中午,头顶烈日,作水稻去雄和授粉实验,为寻找几万分之一的雄性不育稻,可谓踏破了铁鞋,最终解决了国家的粮食问题。

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别于其它。爱因斯坦曾断言:“创造并非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达尔文他是天主教教徒,却敢于和“神创论”挑战,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所以在教学中,主张教师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来,从而使学生从接受知识变为发现知识、更新知识、利用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4.加强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

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表达和处理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和信息,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逐步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比较复杂的观察实验、测定实验和验证实验。尤其是,对拓展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结合信息技术对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充分的对比、加工处理,得出较完整的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检索,充分运用网络优势查找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思路,将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网上开展讨论,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生物教师李艳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一课的设计时,更新实验理念,认为教学中要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探索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的整合。

其教学设计的主框架结构包括:对教材的理解,运用多媒体视频网络系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进行“观察、对比”等科学方法的训练,关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四大方面。这种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对以上生物教学理念非常好的诠释。

5.极力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

生物教学中还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动手、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如放手让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步骤以培养创新能力。中央电视台来我校录制《异想天开》节目,题目是如何用植物来鉴定大气污染。如果直接利用一些现有的环境监测仪器是可以检测大气污染状况的,但利用植物进行监测就有些难度了。有些同学考虑观察植物叶片气孔开闭情况,有些同学考虑通过植物细胞渗透势的变化了解污染情况;还有同学利用物理知识通过测定植物体内木质部上下两端电阻值的变化,来检测大气污染。在近两个星期的摸索中,同学们尽管遇到一些挫折,有些实验方法也存在一些欠缺,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正是生物教学贯彻了新课改的理念,非常注重挖掘学科内容和民族精神内涵,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有机溶入日常教学中,真正“以学生为本”,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做人,把“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当作教师的教育目标,才取得了教育教学上不断上升的可喜成果。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