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教育变革
话题一:AI时代对当下的教育教学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AI”是当下世界各国各大领域的热门词汇。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来自AlphaGo之父、DeepMind创始人Demis Hassabis列举的一个案例,它可能可以帮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AI。当一款AI自我尝试一款简单的电子游戏,前一百次它玩得很糟糕,但它在通过得分情况后台计算这款游戏的规则,三百次左右它已经领悟并学会了这款游戏的操作方法,可以达到人类的较高水平,五百次之后它的表现则远远超越人类,这就是AI,不只是按照人类给它设定的既定程序运行,没有互联网、没有远程大数据的它通过算法“自我生长”,这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而目前这样的人工智能只能被定义为“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弱人工智能,因为它只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
试想一下,这样的人工智能如果被运用到教育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一个AI学习伙伴,可以帮助他整理学习笔记、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帮助他更有效地学习。AI更可以成为教师的助手,帮助教师观察所有的学生,运用它超乎想象的计算能力生成全方位的综合评价,继而生成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学习规划,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因能分层、因志分层、因趣分层。
话题二:AI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
每当新技术革命到来的时候,人们都特别关注传统学校是否会消亡。今天,我们之所以要讨论AI时代的教育变革,是因为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新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对学校形态、对教育价值追求所产生的巨大的冲击。我校最近参与的课题《设计驱动的STEAM和PBL创新课程体系构架——基于上海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的实践》被立为国家重点课题,而我们参加教学展示的则刚好就是我们的PBL课程。
目前我校以“设计思维”为导向的创新型特色课程主要以PBL课程形式在运行。“设计思维”是指在设计和规划领域,对定义不清的问题进行调查、获取多种资讯、分析各种因素,并设定解决方案的方法与处理过程。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课程,以项目、兴趣、问题、个性、参与、实践、前瞻、过程等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Child-centered)的教育理念为基础,由教师引导的跨学科的(interdisciplinary)启发式教育方式。这样的课程刚好可以实现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四种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我蹭过的为数不多的几次PBL课中,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比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五个维度的创新与改革。维度1——时间,我们的课程不是四十分钟,而是每天下午九十分钟,一个项目前后为期一到四周;维度2——地点,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封闭的课堂,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家庭,更可能是社区或各类展馆;维度3——学生,我们的学生不仅仅以个体形式在学习,而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项目的学习伙伴都会变更,各司其职,每一轮都会有新的体验,渐渐从性格、能力、兴趣、志向等等全方位认识自我;维度4——教师,课程的背后是一个教师团,参与者可能是本校基础课型教师,也可能是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也可能是外籍客座讲师,甚至是各个领域的社会知名人士;维度5——内容,学生学习到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社会前沿热点问题,在问题中实践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中催生学习兴趣,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学生的一张自画像,可能是学生的一张网络问卷数据分析海报,可能是和社会各界大佬的一段对话,可能是一个3D创意作品,可能是一场生物探究,可能是一个化学实验,可能是化身为创客的一段路演......在我们的课程中,一切皆有可能。
话题三:AI时代背景下对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
我是一名化学教师,如果从学科知识角度阐述时代变革对教学课堂带来的影响,这就好比在研制一款合金,如果能找到新技术、高科技、时代要求与自身课程的熔点区间,那这几者的结合将会产生“1+1>2”的效应。乐观的拥抱新时代的到来吧,只有我们自身先顺应新时代的转变,才能感染我们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