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悦生活 心天地  / 心里百科  / 心理知识  / 正文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心理健康的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心理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第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第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第三、人格的稳定性。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有关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完全统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
、充分的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估; 
        3
、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
、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
、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相关信息